集善澳门基金会助力残疾人系列公益项目-手工艺者集善之家

发布时间 : 2024-05-25 01:41:45  作者: 艾弗森贝博ballbet官网

  “手工艺者集善之家”项目是2018年集善澳门基金会助力残疾人系列公益项目之一,由澳门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出资,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织实施。该项目通过扶持建设残疾人“手工艺者集善之家”,为有一定技能基础的残疾人提供工艺美术技能培训,并定期举办残疾人文创艺术作品专场展览展示、设计大赛及拍卖活动等,培养残疾人的工匠精神,让他们得以改善生活,实现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全国各地具有一定发展的潜在能力或影响力,适合残疾人并能安置就业,具备一定教学培训资质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创中心、产业园等民非组织和企业。2018年,首批确定并挂牌“手工艺者集善之家”的执行单位来自全国13个省(区)共15家。

  2018年10月26日在江西景德镇绿地昌南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2018年“手工艺者集善之家”成果展示活动,15家机构展示的残疾人作品包括陶艺、刺绣、绘画、编织、香品等中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残疾人培训的初步成果。各项目执行单位积极组建一流教研团队,邀请各艺术领域的传承人、工匠、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家,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设计教学大纲,截止到目前已培训残疾人300多名,确保了项目落地生根,有效增强了残疾人学员的自信,为更多的残疾人积极乐观地融入社会,活跃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精准扶贫和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宽残疾人的就业形式,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改善生活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中华民间传统文化正在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集善集美,澳门基金会携手内地残疾人组织打造的特殊艺术之花,必将芬芳大地,润泽人心。

  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16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江南中环路73公里处。产业园以组织残疾人学习濒临失传的黑龙江赫哲族鱼皮画、桦树皮画、麦桔画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逐渐形成残疾人手工艺品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条。产业园的成立改变了传统工艺靠手手相传,口口相传的做法,用现代的手段研发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新技能,达到既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双重目的。2015年在残疾人创业就业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建立了龙江鱼皮艺术博物馆和制作展示中心,展示龙江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通过组织技术攻关、产品创新设计,已研发制作出《九龙壁》、《万里长城》、《五十六个民族》、《黑龙江传说》等近10个系列500多幅画作。

  山东省平阴绿泽画院有限公司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主要是做油画、水彩画和丙烯画的创作、临摹。2012年平阴绿泽画院注册成立了济南方缘石艺术品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石材进行石艺雕刻和石绘等艺术品创作。该企业具有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产品远销西欧、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为更好服务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公司依据真实的情况开始尝试接收残疾人。在济南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开始培训一些活动不便的下肢残疾人和精力集中、心灵手巧的聋哑人进行油画临摹和石艺雕刻。2013年5月18日,在第23个全国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济南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培训就业创业基地在平阴绿泽画院挂牌并举行开班仪式,36名残疾人成为首批学员,随之2014年第二批29名残疾学员入驻基地。

  2015年7月13日,绿泽画院成功挂牌成为山东省首家“山东省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画院已培训安置残疾人85人。2016年绿泽画院赢得“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省服务名牌”双重荣誉。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二O一七年度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非公有制企业”。

  甘肃心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由甘肃籍青年残疾人画家杨东明先生于2011年发起,2013年5月2日正式注册的一家专注于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公益机构。机构专门为残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支持、家庭扶助、宣传倡导扶残助残等公益服务,致力于搭建一个完整的、公益性的残障人士就业平台。倡导残障人士以自立自强、助人自助为宗旨,帮助广大残障人士突破人生局限,拓展人生理念,发掘生命潜能,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绣坊于2002年成立,2004年开始组织几名残疾绣娘接单绣坊逐渐壮大,有六名残疾人绣娘和几十个有技术的绣娘,分2个作坊开工,同时也请了有名望的刺绣老师来作坊指导,绣制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多次参加江苏省乃至其他省份的重要展览,获得无数金银铜奖,2010年获得苏州旅游局的邀请去参加上海世博会,在苏州案例馆为世人展示苏绣的魅力。在这些过程中培训了五六十名残疾绣娘。2015年创办人李兰珍取得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苏州市突出人才的优秀称号,同时也培养出一位残疾人刺绣世界冠军—顾建珍和多名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的刺绣人才。

  成都丝语蜀绣有限公司是由蜀绣世家第二代传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蜀绣传人陈德兵联合部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残疾人绣师组建成立。公司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宗旨,引领残疾人和贫困妇女成为蜀绣文化继承者,帮扶她们实现家庭增收和就业,共享社会繁荣和谐。

  公司长期围绕蜀绣人才教育培训、产品研制、生产、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展开工作。先后在成都市妇联、省市区残联、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建立“蜀绣培训就业基地” 免费培训学员300余名,帮扶大量学员实现了家庭增收和就业。长期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市博物馆、成都市十七中等开展蜀绣文化技艺培训和讲座。2007年带领16名刺绣师(部分残疾人绣师),历时4年半,制作完成了我国刺绣史上最宏大的蜀绣长卷《五百罗汉》,该作品在制作的步骤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媒体关注、关心,同时也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大家、名家关心、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影响力。

  2014年团队搭建完成了“蜀绣教学体系”,编制出版了残疾人蜀绣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大纲。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融合,形成了标准化、专业化和更大规模传承蜀绣文化模式。2015年成功申报国家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四川残疾人蜀绣艺术人才教育培训” 资助项目。该项目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引领残疾人成为蜀绣文化继承者。2016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蜀绣《五百罗汉》南北丝绸之路国际巡展” 项目,代表中国出展16个囯家,向世界展示中国蜀绣文化无限魅力和中国残疾人自強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河南省云天下残疾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开办资金50万元,是致力于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专门服务于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机构,为残疾人汴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

  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培训残疾人绣娘70余人,以集中就业基地为孵化器,集中就业与居家分散就业相结合。残疾人绣娘所绣制作品屡获佳绩。2015年8月,《总领群芳》荣获华艺杯金奖、《和谐中国处处春》获华艺杯银奖;2015年10月,《维摩演教图》荣获中华工艺精品奖铜奖。2016年5月,《乌鸡白凤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维摩演教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维摩演教图》获得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6月,《维摩演教图》荣获巧夺天工·金马奖金奖;2016年10月,《富贵白头》荣获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荣获金奖。服务中心取得的成就赢得了行业协会的推崇和同行业的高度评价。2016年9月,光荣成为河南省手工刺绣技艺职业技能竞赛暨开封市“宋都杯”汴绣技艺大赛的第二考场。

  杭州一慧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成立于2015年,为浙江荔蕾丝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子公司,专注于开创独具手工技艺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的丝绸刺绣文创品牌 ,创立品牌的同时得益于企业多年执着于保护与创新传承本土地域绣种技艺与文化的理念,以及近20年中国华东区域最强劲的丝绣创新产研体系及产研中心等技术力量支撑。此外,一慧文创拥有横跨丝绣艺术配饰,艺术生活家居,艺术创意礼品三大产品线夫人礼甄选,中国-阿拉伯博览会杭州代表团官方用礼,东亚商务论坛杭州市政府官方用礼,杭州市贸促会拜访3大洲多国驻沪总领馆官方用礼等,艺术精品曾被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全权代表机构,中国驻日内瓦总领馆收藏。

  2016年,一慧文创携手杭州城中香格里拉酒店,海内外华人华侨团体,浙江省残联,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中国首支丝绣文化助残公益基金——慧绣基金,旨在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建立有效的文化助残模式。该基金曾资助浙江省残联下属康复医院的帕金森病人,提供大病医疗补助,在浙江省特殊职业教育学院开班,面向全省招生,培训残疾人杭绣就业等。慧绣基金项目培育的残疾人学员曾参加G20 ,亚残运会等国际活动,表演刺绣技术。现阶段,该项目覆盖学员已达100人,媒体曝光量破亿,获得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全球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钓鱼台酒店集团,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亚残运会等社会组织与机构的关注与支持。

  淄博市共享阳光陶瓷艺术研究中心依托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淄博隆嘉工贸有限公司,由几十位国家级和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淄博市部分残疾人陶瓷书画艺术工作者成立的社会团体组织。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淄博“瓷都”、“国窑”的地域优势,坚持“共享阳光、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充分的发挥社会各界陶瓷文化艺术大师的艺术才华,携手广大残疾人艺术爱好者,开展陶瓷新材料、陶瓷艺术、陶瓷文化的研究、创作、交流、推广工作;免费进行残疾人陶瓷手绘、艺术刻瓷、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为广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努力成为帮残疾人兄弟姐妹实现完美人生的重要平台。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先后辐射带动三百余名残疾人文化就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研究中心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全力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号召,面向全市残疾人开展了两期残疾人陶瓷艺术培训,聘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进行现场授课,培训内容主要有陶瓷彩绘、刻瓷、造型等。先后有近百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淄博市残疾人的就业渠道,2015年被省残联命名为“山东省残疾人文化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2017、连续两年承办了山东省残疾人工艺美术展,并连续两次召开了“全省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现场交流会。研究中心主任刘云龙被中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书记、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博玉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是唐山开平区政府、开平区残联组织认定,以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为依托,为残疾人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唐马路196号,是致力于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专门服务于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机构。主要是为有就业愿望和拥有创业梦想的残疾人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空间、创业平台和手工加工制作平台。

  基地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培训室、手工操作室、成品库房、原材料库房、办公室、服务中心等日常生活场所。同时容纳300-400名残疾人从事手工加工,120名残疾人从事电商销售。不仅为残疾人无偿提供电商、手工加工、陶瓷专业方面技术等培训,还组建了由15名大学生组成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为残疾人从事手工加工和创业提供帮助。

  手绘是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基地为充分的发挥社会各界陶瓷文化艺术大师的艺术才华,基地常年聘请有10位省、市级艺术大师作为残疾人手绘艺术培训导师,为广大残疾人艺术爱好者,开展陶瓷艺术、陶瓷文化的研究、创作、交流、推广工作;免费进行残疾人陶瓷手绘、艺术刻瓷、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让残疾人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在手绘产品上,满足多种客户的市场需求。

  手拉坯是陶艺的基础技法,基地购置拉坯机20台,同时聘请陶艺师3名作为陶艺拉坯指导老师。为广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努力使其成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实现完美人生的重要平台。

  为方便广大残疾人从事手工加工,基地配有专人负责上门送货、取货服务,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实现自己自食其力的梦想,体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引领和帮扶残疾人实现家庭增收和就业,共享社会繁荣和谐。

  在区、市残联的全力支持下,基地2017年免费培训学员200余人,安置残疾人120人,人均收入达1500元,帮扶大量学员实现了家庭增收和就业。2018年计划完善基地生产、生活设施,把基地建设成为残疾人贴心的扶贫示范基地。

  该中心是一家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公益为发展目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中心的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和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重振世界瓷都雄风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

  该中心使命是让有条件的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选取有条件的对象在“拉坯、利坯、施釉、雕刻、陶艺、陶美、剪纸、茶艺、插花、琉璃、副、烘焙”等领域加以培养,尤其重视选取合适的人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既提高这些残疾人的职业技能,也为陶瓷技艺和陶瓷文化的传承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福建省德化非凡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陶瓷礼品、陶瓷工艺品、陶瓷艺术品的研发、定制、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陶瓷企业,成立于2011年7月,总投资100多万人民币,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位于中国古瓷都-德化县宝美陶瓷生态工业区,现有员工20多人。

  公司创建人徐福坤,肢体三级残疾,虽行动不方便,但始终自强自立,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艺新秀”、福建省高级技师、福建省陶瓷工艺师、“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其作品在全国、省、市各项陶瓷大赛上共获得第一、二、三等奖50多次,多次被多家新闻新闻媒体报道。徐福坤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很注重做好扶残助残工作,主动帮助残疾人就业。自企业成立以来安置残疾人30多名,公司现在存在残疾人5名,利用公司平台积极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自2012年被确定为县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来,已先后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班次,培训残疾人218人次,训后就业率达75%,2015年承办全省首期残疾人陶艺职业技能培训班,53名残疾人提供为期3个月职业培训。

  陶艺社由爱心企业家、“江苏好人”马伟忠于2014年创办。旨在为残疾紫砂艺人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宣传推广、技能培训、大师结对、作品推介的平台,提升其创作理念、技能水平、道德素养,最终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有社员57名,陶艺家顾问10名(其中国大师6名、省大师3名、省名人1名)。23名残疾紫砂艺人分3批与大师结对。结对残疾紫砂艺人中的13名职称得到晋升。

  在宜兴市残联的支持帮助下,陶艺社先后赴马来西亚、美国及我国台湾、澳门地区办展十余次,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批客户,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的提高。就此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再就业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7年,陶艺社被评为“无锡市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2015年3月,陶艺社被评为第三批“江苏省残疾人文化创业示范基地”。此外还获得了“宜兴市残疾人紫砂文化创业城”“2014年度助残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年度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度助残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2017年4月26日,康辉旅游集善之家项目落户陶艺社,康辉集团将先以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的部分门店为试点,展示、销售、推广陶艺社社员的作品,随后扩展到全国范围,同时在康辉旅游网上开设相应板块,前期以展示、宣传陶艺社作品为主,后期进行线月,陶艺社淘宝企业店正式开启,后期计划建立残疾人工艺品海外销售平台。未来,陶艺社将进一步借助各方力量,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着力打造宜兴残疾人紫砂文化创业城,不断开创宜兴紫砂文化助残事业的崭新局面。

  湖北福寿康香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办公地点在浠水县洗马镇龟金山。拥有千年传承配方及制作流程与工艺的卫生安息香的知识产权,其“安息名香制作技艺”已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以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于对绿色环保香品的开发和研究,通过组织残疾人参与培训,致力于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与企业联合和专利产品转化工作。

  卫生安息香”曾十四次获得国际金奖,黎元洪题赠“世界第一名香”牌匾。公司目前生产传统工艺手工竹签香,奋斗目标是打造“中国香都”。“中国香都”建成后,将融香药、香料种植、香品及附加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具有拉动制药、药膳餐饮、旅游观光和相关文化产业发限的复合型企业未来的发展特征,对于引导世界香品消费潮流,打造“国际性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通过培训残疾人学员,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实现小康。

  青海高原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远长久,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用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视角,创造出了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高原本土文化。在国家鼓励发展民族文化的政策引导下,为适应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青海玉福唐卡艺术室正式组建成立。

  青海玉福唐卡艺术室是一家发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文化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艺术室是研究唐卡的基地,又是承接藏汉式古建筑彩绘、室内设计、佛像贴金、唐卡绘画、堆绣制作、手工艺品生产经营的专业机构,主要经营手绘唐卡、堆绣、佛珠、佛教用品等。成立于2012年,注册投资的金额50万元,现有画师10人,培养学员23人,是青海省湟中县唯一一家独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私营企业,受到了文化部和青海省文化厅的重视和关心,作品展销省外和全国各大城市,深受艺术界和海外人土的好评,闻名中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各类奖项。作品《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在中国美术馆收藏。

  宁夏伟帝珍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下设四个精品店、一个培训基地、一个贺兰砚制作雕刻基地。其中王辉制砚宁园第二分店为宁夏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宁夏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全国手工艺者集善之家。公司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组建了经验丰高的设计制作团队、完备的培训机制及健全的销售体系,公司现拥有三十多名技艺精湛的贺兰石、玉石雕刻技师、手工皮艺技师、葫芦烙画技师,其中残疾人技师17名。公司多年来秉承诚信为本、品质为先的经营理念,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雕刻制作的各类作品也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在残疾人群体中进行各项手工艺技能培训。王辉制砚宁夏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常年与各级残联合作开办残疾人贺兰石雕刻、手工皮具制作、手工葫芦烙画等培训班,累计培训残疾学员两千多人次,通过系统专业的手工培训,诸多残疾学员在掌握手工技艺后实现了创业就业的梦想。为了搭建更多的残疾人作品销售平台,公司在银川市商业中心宁园分店专门设立残疾人手工作品销售区进行推广义卖,定期组织残疾人举办手工艺作品展示、宣传及销售,为残疾人自强自立“圆梦”“筑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