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季度A股行情:有人乐观有人谨慎成都私募分歧明显

发布时间 : 2024-06-05  作者: 产品中心

  随着8天国庆、中秋大假的收场,人们进入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时光”。那么,在今年7月见到3458点后,已经震荡整理了近3个月时间的A股市场将向何处去?会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机构投资的人看好那些机会?如何操作?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正常采访了成都本土的三家私募机构,听听他们怎么说。

  四川省文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学(微信公众号:学说2020)表示,A股在今年7月13日见了3458点后,已经震荡整理了近3个月,虽然在当前成交量持续萎缩,甚至低迷,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处于震荡洗盘、筹码交换的过程。目前来看,震荡时间和空间都已经很充分,今年四季度和明年春节前,A股将继续突破向上,下一个目标位4000点,最快可能在明年5月前就能实现。

  本轮行情的性质属于资金推动性行情,熊市周期接近5年,跌幅及时间都具备启动一轮新牛市的特征,加上百年一遇的疫情,世界各国为了挽救经济,出台了各项经济刺激政策、释放流动性等一系列措施。如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M2同比增长达到11%,在M2增速逐年下滑的背景下重新回升,远高于2017-2019年8-9%的增速水平。

  印出来的钱去哪?如果再流向房地产,回到过去粗放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那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稳步的增长质量就只是一句空话,这不是高层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当一些地方房地产限购限价政策稍有放松就被摁下,资金去不了楼市,就只能流向资本市场。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刚在8月16日发言时表示,中国从来就没像今天这样需要长期资金市场。近期蚂蚁集团IPO,未来中概股回归,注册制全面实施,这些都要求中国长期资金市场有一个稳定且向上发展才能完成。所以本轮行情与短期经济发展、基本面关系并不大,如果全球实体经济继续低迷,复苏缓慢反而会倒逼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

  虽然在国内疫情缓解以后,货币政策有所收紧,但在全世界疫情仍处在爆发期,美联储利率近0,欧洲负利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也没有持续收紧的基础。而流动性与长期资金市场地位是未来的重要关注指标,这两条逻辑没发生改变,那后市上行的逻辑也不可能会发生改变。

  7月下旬以后,市场风格出现了转换,机构抱团股筹码松动,普遍下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牧原股份,新希望、长春高新、智飞生物、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工农中建交等银行股……市值规模都在千亿以上,都是很典型的机构基金抱团股,近段时间跌幅普遍在10%-30%。低位的中小市值股票开始逆势走强。这是很明显的高位筹码挤出,承接低位股票筹码的迹象。

  这次的风格转换是从2016年2月以来,个股极端分化的一个阶段性收敛。很简单一个例子,一只2万亿的茅台,可以填满400只50亿元市值或1000只20亿元市值的小盘股。谁也不能担保这400-1000只股票里没有未来的茅台,且不说能成长到茅台的体量,成长到1000亿不过分吧,那也是20-50倍。而茅台再翻一倍难度远大于小盘股翻一倍的难度。

  在熊市环境中需要抱团取暖的逻辑不存在了,当市场对某一个投资逻辑和盈利模式过于清晰,留给后面追随者的利润就非常小。但并不是代表大盘股就没机会,包括后市指数要向上突破,也必须要借助权重股的力量,只是在资金推动性行情下,资金会主动寻求未来上升空间巨大的股票。

  因为判断本轮行情是资金推动型行情,所以我更看好总市值在30亿元以下,上市时间在1年以上,经历了第一轮限售股解禁,3年以上更佳(全流通,完整经历熊市周期)、累计跌幅巨大、风险释放充分、基本面没什么大问题的股票,创业板更佳。

  创业板±20%涨跌幅,振幅加大,相比科创板市场参与度高,在主板规则没改变的情况下,震荡洗盘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两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以往一两周的行程。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短线资金博弈的主战场都会在创业板,无论上涨和下跌的动能,创业板都会比主板股票更快释放。这是不同板块的制度差异造成的,而资本是逐利和追求效率的,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成都秉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认为,今年四季度A股市场将呈现出窄幅震荡、波澜不惊的“牛皮市”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从基本面看,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下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仅如此,从三季报基本上能预见全年的业绩情况。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今年的三季报特别具有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上市公司在疫情背景下的抗压能力。

  从政策面来看,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A股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监管层加大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上市注册制,监管不打折”将成为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的“新常态”,具体到个股上,监管层会抑制对“ST股”的炒作。

  从资金面看,资金面是否紧张关键要看资金供求情况,而就目前情况看,一方面,IPO、再融资、“大小非”解禁等不断,市场筹码供应量太大,而且处于刚性状态;而另一方面,增量资金不足,难与匹配。

  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监管层加大了对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上市公司除了能非公开增发股票融资外,还能够最终靠发行可转债实现融资。而可转债既能转换为股票,分享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又能够继续持有债券,获得稳定的收益,兼具“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不过,会分流大量的资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整体性、趋势性、连续性的行情概率很低。我个人感觉,制度变革对中小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投资的难度慢慢的变大了,赚钱效应越来越弱了。

  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投资机会,而是需要在对个股的挖掘上下功夫,把握个股机会。就今年四季度来看,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有:一是大消费股;二是科技股。

  从大消费股看,虽然目前估值偏高,但相对于别的行业而言,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较小,这可以从即将公布的三季报中获得求证。特别是随着内循环发展的策略的实施,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不可小视。

  从科技股看,前期的调整使其估值压力获得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为王”慢慢的变成了市场的共识,市场愿意给她比较高的估值,将推动其成为未来市场的热点。

  此外,目前市场对“十四五”规划已经作出了一些反应。不过,现在尚处于预热阶段,相关个股的机会将待相关行业的具体规划出台之时才会明朗。

  成都雨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龙岗分析称,影响今年四季度A股行情的因素,从正面看,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十四五”规划并作出决定,这将成为主导今年四季度行情的主要的因素。同时,将对明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预期。而按照惯例,每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偏积极的。

  从负面看,在经营业绩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大多数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大幅滑坡,像旅游、酒店、交通运输等行业几乎“颗粒无收”,尽管目前已经全部复工复产,但第一季度留下的缺口需要填补。

  在流动性方面,随着年关的渐行渐近,各单位都需要将资金收回去,保证年终财务决算的顺利进行。在这样的时段,流动性将趋于紧张。如果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减少逆回购操作,更会使资金面“雪上加霜”。

  在估值方面,今年以来,白马股获利盘较大,估值超过了合理区间。加上今年前三季度,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是下降的,未来估值压力会更大,市场调整在所难免,目前选择落袋为安已是顺理成章之事。

  基于上面讲述的情况,我对四季度行情的基本判断是,大盘将在3200-3500点之间运行是大概率事件。这是一个补涨性质的行情,将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节后开启的三季报披露大幕,使绩优股机会突现。其中,小市值绩优股特别是创业板中的小市值绩优股机会较多。

  二是目前处于估值洼地的滞涨股具有补涨机会。如在电子信息类个股中,虽然硬件概念股已经被市场反复炒作,但软件概念特别是操作系统软件、政务服务类软件、区块链等概念股尚有机会。特别是网络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将使网络安全股后市表现机会增多。

  三是属于新经济范畴的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个股,可能会因为某项政策、规划的出台,或者因为某项技术的突破而呈现出“事件性机会”。

  四是医疗大健康板块的投资机会将应运而生。其理由有三:一是新冠疫情倒逼人们对健康的重新审视;二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后更重视品质生活;三是脱贫致富之后,崇尚健康长寿者慢慢的变多。